马丽亚的博客
 阅读在五月 

2006-03-08 Wed

摄影——以野生动物的名义

长城小站是由志愿者支持的公益性网站,无固定经济来源。2012年小站台历是由各方网友赞助图片、设计、印刷精心制作的纪念品,用于小站运营经费筹款。
欢迎您购买小站台历,支持长城小站与小站博客的发展。
人民摄影报记者马丽亚专访野生动物摄影师奚志农
    
记者观察手记:

  常年奔波野外难以捕捉的奚志农,现已定居北京,置身于人们目力所及的视野之内,与我们共同呼吸着同一座城市的空气,当我们试图走近他时,却发现他依旧遥远而陌生,他以言行顽强地抗拒着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习性:空调、一次性的消耗品、随处可见的环境污染;他被人气喧嚣的摄影圈热情地喝彩,而他的身影却隐遁山林深处;他的追随者成千上万,而他以此为生的野生动物拍摄领域孤寂一人。常年在野外,他从未迷失过,而一旦踏入水泥的森林,他的思维会迷乱,他常质疑我们身边早已熟视无睹的社会常规。他的猴子图片被无数次的侵权盗版,朋友们无数次地规劝他走一条商业化的道路,然而他一脸的无奈仅此而己。各路媒体很容易采访到他,因为他对任何一个给予他帮助的人,不会提拒绝二字,既便他已忙得焦头烂额。这是一个极度透明而单纯的人,我们自信对他的观察已达到细微末梢,然而我们却无法真正抵达他的内心世界,也许在他理想主义的王国里:没有尘世的纷扰,惟有他和野生动物在安详地对视。


义举:骨子里的报恩情结
            
  自从拍摄野生动物以来,奚志农得到了很多影像企业的帮助,佳能公司于2000年开始全力支持奚志农的野生动物拍摄,对此他心存感激。每逢企业力邀宣传,他都会尽力前往,只是演讲中常会不自觉陶醉于“动物世界”无意间忽略了企业产品的推介,事后,他的内疚和自责会持续很久,以至于企业人士反而要回头宽慰他。最近,他将自己代言佳能相机广告的收入换成多套影像设备,支援那些在一线的野生动物的保护研究者和摄影师。同时,一个名为《中国野生动物摄影训练营》的计划在北京启动,人们把他的捐赠行为称为“义举”。

记者:目前你和妻子史立红都没有稳定的收入,你们在云南还能从国际机构申请到少量的环境保护项目经费,维持基本的开支。现在一家三口到了北京,面临着购房还贷、孩子上学等等一系列问题,连史立红也要重新寻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以便减轻家庭压力。佳能的这笔形象代言人广告费应该对你们很重要吧?

奚志农:这是我从来不曾有过的这么大的一笔钱,确实也能解决我们移居北京后的一些实际问题。但是这么多年,无论是在白马雪山、青藏高原,还是秦岭,在我有幸拍摄到的众多野生动物影像背后,是与许许多多人的支持和帮助分不开的。现在我以这样的方式算是对社会、对大家的一种回报,野生动物保护和摄影事业也不是仅奚志农一人的事,在基层更多的人需要一种能力、眼光、以及最好的器材。希望能通过这样的机会,使中国拍摄野生动物的行列中多几人,出现更多的野生动物影像。大家把捐赠行为称为“义举”,其实我骨子里根植着一种浓浓的报恩情结,这也是与我的成长环境以及家庭的影响有很大的关系。


中国:呼唤野性自然
                  
  从1983年开始致力于中国野生动物拍摄及保护,奚志农的镜头一直记录追踪着中国的野性自然。

记者:你的工作室被命名为“野性中国”,你巡讲的主题是“记录中国正在消失的野性自然”,为什么如此强调“野性”?

奚志农:中国的自然,改良的痕迹太多。森林被砍掉、沼泽开成田、河流筑起坝。现在的森林很多是人工林、次生林,真正的原始森林太少了。被称为无人区的青藏高原、以及可可西里、阿尔金山深处,淘金者、盗猎分子已经无数次地光顾,脚印和车辙布满了大地,中国真正野性的自然越来越少。

记者:人们对野性自然及野生动物的理解是否存在误区?

奚志农:很多城市人现在提起野外似乎还很可怕,认为这是野兽出没的地方,狼外婆的故事从我们小时候一直流传至今。另外中国大肆泛滥的野生动物园,也误导了大众的思维和行为,其实中国的野生动物园仍然是一种圈养喂养动物的模式,是完全不同于西方的国家动物园那种自然野生的状态。

野生动物的代言人
                       
  奚志农曾给我们讲过他为猪请命的故事,秦岭山路冬季经常会堵车,其中有很多拉运猪的车,他看到这些猪无人喂养、拥挤不堪、奄奄一息的样子,主动要求正在疏导车辆的交警提前为运猪的车放行,当得知他并不是猪的主人时,交警觉得这个人非常的可笑。我把这个故事广为传播之后,所有的人在捧腹大笑之后都觉得此事发生在他的身上是再自然不过的。

记者:作为一名野生动物摄影师,你与动物的接触应是最频繁最密切的,你认为人类与野生动物之间应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奚志农:我梦想着与野生动物近距离地接触,但这仅是一个奢望。“人类与野生动物成为朋友”这样的口号和观念在中国大地似乎是一个难以完成的任务。在北美、加拿大、欧洲等国家,路旁的野生动物随处可见。其实人与野生动物的距离是衡量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的标尺。我在海南寻找仅存的13只黑长臂猿,好不容易循着猿啼发现了隐匿在热带雨林的公猿,当我们的目光以及举起的相机刚刚与它们对视的瞬间,马上消失的无影无踪。

为了动物而拿起了相机
              
  奚志农初涉摄影之门,留给他的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他曾参加一个科教片的摄制组,其中一位摄影师为了拍到鹭鸟喂食的镜头,竟用尼龙绳把鸟拴住,最后小鸟惨死在巢穴中。这件事让奚志农与拍摄野生动物结缘,由此也立下誓言只拍天空中自由飞翔的鸟,只拍大自然里跃动的生灵。

记者:作为一名野生动物的摄影师,影像的效果对你重要吗?

奚志农:我首先考虑的是科学的拍摄,而不是单纯的艺术拍摄。在本质上我是要追求一个好的画面,但我更多的是对一个物种的关注,对此我考虑的更多些。


让公众真正感受到影像的力量
                   
  我们随奚志农进入校园巡讲,校园里两种影像叠映在一起,一旁是歌星或影星或社会名流人头攒动,另一旁是奚志农低缓的声音打开一幅幅野生动物的画面,台下是叹息、微笑、还有冷静的思考。

记者:目前中国野生动物影像的传播及关注的程度怎样?

奚志农:中国野生动物保护条例已颁布20周年,但公众对中国野生动物的状况还很不了解,动物的栖息地怎样?动物的生存状态怎样?人们根本看不到在野外生活的动物的真实影像,看到的是标本、是动物园里呆板而毫无生气的影像,这样的影像怎么能传递真实的信息,怎么能打动城市里已经麻木的人。

记者:你的野生动物影像已深入人心,从那些惊恐、好奇、安详和宁静的眼神中人们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看到了人类的自私和贪婪,看到了纯真和自然,这是否就是你强调的影像的力量?

奚志农:中国普通老百姓认识野生动物是很有限的,这与西方有很大的不同,像北美有很辽阔的土地,人口又少,熊、鹿等野生动物经常光顾家庭院落,他们看野生动物习以为常。野生动物是他们生活世界里不可缺的一部份。面对中国的现实,对于中国的普通民众,自然的野生动物的真实影像就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野生动物拍摄者寂寞的身影
            
  在与奚志农的交谈中,我忽然对他的职业身份产生了兴趣,细细琢磨:在中国目前野生动物职业摄影师行列中,以此为生的,似乎仅此一人。奚志农认真思忖,认同了我的观点。

记者:你多次讲在中国拍摄野生动物是一个寂寞的行当,那么难度在那里?

奚志农:你历尽千辛万苦,化了很长的时间和代价,最终无法拍到你想要拍到的动物影像,这是最痛苦和悲哀的。

记者:作为一名中国的野生动物摄影师的基本素质是什么?

奚志农:在严酷的野外,去接近野生动物,首先要有一种吃苦和献身的精神,其次重要的一点,你要热爱野生动物,要熟悉你的拍摄对象的生活习性及所存在的生态环境。也要依靠科学家。国外的野生动物摄影师都具有双重的身份,有些本身就是动物学家。他们的学科构成要比我们复杂的多。

记者:你认为中外野生动物摄影师之间的差距在哪里?

奚志农:首先在国外,野生动物影像是经过几十年市场培养和积累的一个行业,涉及的门类很多。有刊登野生动物影像的纪录片、数据库、各类杂志,还有已转为商业化的物品:招贴画、家庭装饰品、以及日常生活用品如衣服、毛巾、窗帘等等,野生动物的影像处处可见。是一个很成熟的市场。因此国外野生动物摄影师的拍摄空间是很大的。其次,他们的技术手段、拍摄方法比我们先进,如拍摄热带雨林的灵长类动物,国外会用飞艇悬在空中进行拍摄,以及运用一些遥控技术等等。在国外还产生了经营此类用品的专业公司。


象梦一样的地方:白马雪山脚下的小木屋
     
  在我们即将结束采访的时候,奚志农递过来一本书,封面上是一道河谷,两旁是冷杉、柏树、还有杜鹃花,沿着河谷的尽头有一座5000米的雪山能一直走到德钦县城,“秋天一片金黄,像梦一样的地方”,奚志农讲他的野生动物保护站要建在这里,这让我们想起了黄宗英笔下徐凤翔的那间小木屋。

  “这是你的一个梦想吧”我问,奚志农微笑着默默无语。

注:此文发表于2004年11月24日《人民摄影报》一版,该报曾对此文做过删节,现全文发表。


圣母于 2006-03-08 00:43:45 发表在分类:一本正经(革命的文章)
(52395次点击) | 标签:  



 评论
 · 发表新帖
 留言总数0帖 页次:1/0 每页:20条 


Power by 长城小站, Ver1.0 update at 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