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1927年-----屈辱的童年
|
长城小站是由志愿者支持的公益性网站,无固定经济来源。2012年小站台历是由各方网友赞助图片、设计、印刷精心制作的纪念品,用于小站运营经费筹款。 欢迎您购买小站台历,支持长城小站与小站博客的发展。 |
|
1922年,因家中生活拮据,我被过继给本村同族的张贵富做过继孙儿,那一年我九岁。我的爸爸和哥哥为了生活,先后去“闯关东”,靠给人做店员、当杂工在苦难中挣扎。
生活上我还是需要人照顾的孩子,在张贵富家却什么脏活累活都得干。刚满十一、二岁时,每天早晨天还没亮就得起来,背着粪筐去捡粪,白天上山放牛、捡柴,夏天放驴、割猪草,回到家来还得抱柴烧火、喂猪,直到晚上掌灯后才能休息,夜里还得起来给牛、驴添草。
春种夏锄秋收要顶个长工用,冬天要刨冻粪起猪圈,将手脚冻肿。就是在农闲时,也要去北大河驮沙子或往农田里送粪,一年到头总得起早贪黑没有清闲的时候。就是这样我还经常挨打受骂,被罚跪,实在受不了,就常哭着跑回自己的家,妈妈和姐姐还得哄着给送回去,我的童年就是在被凌辱下度过的。
历史解说:
----------“闯关东”--------
“关东”者,指的是山海关以东的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区域。
如果到元末明初时,以淮河为界的话,中国人口的比例基本上已经达到了8:2,即南方占80%,北方占20%。所以,伴随着战争创痛引发的后遗症,伴随着政治中心的北迁,明朝初年政府把南方的人口大量迁到了北方。
1644年,清朝定都北京后,百万满族人随军入关者就达90万之多,致使关外“荒城废堡,败瓦颓垣,沃野千里,有土无人”,一派荒凉景象。关东是满清的“龙兴之地”,为强根固本,1653年,顺治帝颁布辽东召垦令,命地方官“招徕流民”,给予不少优惠政策。
1860年,咸丰帝正式宣布关东地区全面向流民开放,以山东人为主的流民大量出关,闯关东从此由“涓涓细流”演变为“滚滚洪流”。关东成了移民的天堂了,这里有壮丽的白山黑水,有辽阔而肥沃的黑土地,有遍野飘香的稻米大豆,有蔚为大观的流民们用血汗垒起来的新家园。
一个全然的“移民社会”在东北形成,至1911年,东北约有1800万人,其中约有1000万人是由山东、河北、河南等地先后自发涌入的流民,其中以山东人最多。据推断,整个清代,山东移往东北的流民约有700万至800万人之多。
进入民国后,“闯关东”的风潮仍然相当强劲,每年进入东北的人至少也在20万人以上,而超过百万人的年份有四年。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华北难民再次大批涌向相对稳定的东北,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为增加后方劳动力,鼓励华北移民迁入东北,仅1942年就达到120万,“闯关东”再次掀起高潮。
胜斋传奇于
1926-09-10 15:47:44 发表在分类:
走过一生 中
(49679次点击) | 标签: